社会学出现于19世纪,是对现代性突出矛盾的回应。现代性的这种矛盾是:世界越来越小,越来越融合,但个人的世界经验却越来越分裂,越来越分散。社会学家不仅想知道是什么让社会群体聚集,还想知道社会解体的发展过程,从而做出“修正”下面小编带大家看看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GRAS)社会学学科排名前三十名。
一、社会学学科排名前三十名


二、排名对象

三、排名学科映射关系

四、排名指标与权重系数见下表

五、学科性质
社会学是不是一门科学?它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能否成为一门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关于社会的科学?这些问题从孔德开始至今一直困扰着学术界。一些社会学家把该类问题看作是使社会学界发生分裂的最根本的问题,看作是西方社会学争论的三类理论问题之一。
孔德不仅认为社会学是一门科学,而且认为是科学之首,是“科学的皇后”。孔德把社会学看作是“社会物理学”,表明他认为建立一门“社会的自然科学”是完全可能的。在他看来,社会学的科学性,就是像自然科学那样的科学性和精确性。美国社会学家J.H.特纳认为社会学研究应该成为像自然科学那样客观的、价值中立的科学活动。持这种统一科学观的学者认为,社会学要成为一门科学就必须在社会研究中从经验事实出发,一切理论、命题和概念必须能经受事实的检验,而研究过程中则须把事实与价值区别开来,使社会学日臻成熟、更加接近于自然科学的精确科学。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社会学知识的普遍性被认为是当然的,即使还未达到此种程度,只要持之以恒地努力,终究会得到关于社会的普遍性解释,以至最终把握社会现象的规律。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的社会学的科学性,最根本的是能够在把握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前提下,结合不同民族和地域在文化和历史上的连续性和特殊性,用科学的方法揭示出自己所研究的对象的特殊规律性。为了保证社会学的科学性,社会学者越来越认识到必须把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缺乏经验研究的社会学是空洞、思辨的;而缺乏理论研究的社会学则是盲目、表面的。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社会学在科学性上,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如“概率模型”的运用大大增加了预测的精确度;“统计控制法”和“模拟法”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对所研究对象涉及的多个变项的控制等等。
六、研究方法
社会研究主要有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大类。会用各种方法搜集经验实证,包括问卷、面谈、参与者观察及统计研究。历史社会学研究属于定性社会研究方法。
不同的方法所面对的困难是它们都根据研究员各自采纳的理论基础来解释及了解社会。作为功能主义者,艾弥尔·涂尔干喜欢以社会大规模结构来解释任何东西。如果他是符号互动者,他便专注人们如何理解别人。马克思主义者或新马克思主义者把什么都化作阶级斗争。现象学家只是思考大众对现实如何建立自己的意义。当各方都面对现实社会问题时,常常争论谁对谁错,而实际上会把不同方法学结合。一般观点将社会学区分为宏观(巨视)或微观两类,认为分析单位如国家发展,就属于前者;分析个人精神与家庭等,较属于后者。这是相当僵化的解决看法。事实上,所谓微观并非依照研究单位的规模看,微观较属于处理社会学基本原型的东西,更观察在不同单位之间的互动,事实上,在企业之间、乃至于国家之间,也可以视为是一个个个体,研究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微观方式处理之─诸如用象征互动论、现象学方法等。
互联网是社会学家的兴趣所在,原因有四:一、它是研究工具。例如网上问卷调查代替纸张问卷;二、它成为讨论平台;三、它本身是研究课题。互联网的社会学研究网上社区、虚拟社区;四、因为互联网而产生社会组织上的改变,例如由工业社会转型到知识社会的大型社会改变。一般欧美注意到互联网问题,较倾向从媒介角度出发。认为它不仅是一个沟通工具而已,更在于改变人们互动的模式,一如20世纪以前,货币出现联带影响人们的现代生活,都会生活等;或像古腾堡印刷术在欧洲蓬勃之后,对欧洲知识与教育等面向的改变。